1. 构建了适应地方师范院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1+2+3+4”模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本中心立足地方师范院校实际,树立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遵循“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原则和“厚基础、重能力、创特色”的思路,建立了“一个目标、两项素养、三种能力、四层平台”的“1+2+3+4”的实验教学体系。一个目标是指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二项素养是着力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和提取、整合、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信息素养;三种能力是指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专业与职业对接能力;四层平台具体指构建“3+1”的基础型实验教学平台、综合提高型实验教学平台和自主创新型实验教学平台以及技能训练型实验实训平台等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既体现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才要求的分层次、分模块结构特性。
2.形成了适应地方师范院校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三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
中心从培养基础相对较差的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素养与能力出发,不断加强实验教学方法与管理措施的改革。在实验教学中,既有适用于基本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统一模式,又有适用于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开放模式,还有适用于创新研究性实验实践的导师模式。同时在实验教学中,一是坚持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达到课内课外学习的互动、目标的统一,深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二是坚持实验的独立性与协作性相结合;三是坚持创新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以课题项目为驱动,指导学生展开一定的科学研究。通过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内容和实验空间的“四个方面”的转变。
3. 打造了以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为龙头的质量工程,实验教学成效显著。
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原则,实验教学成效显著。依托中心资源,我校自1999年开始连续11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8个国家一等奖、7个国家二等奖、15个省级一等奖、14个省级二等奖和9个省级三等奖的好成绩,其中2000年与清华大学分获甲乙组“网易杯”。近五年,通过中心及相关实验教学的培训,我校学生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系统分析师(高级)认证通过1人,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中级认证通过率达34.5%,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级本科毕业生通过率达到了55.8%;在“正保教育杯”ITAT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2人,获省级以上奖项11人次。学生独立发表科研论文22篇,学生郑良贵、李凯等获得学校近3年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学生郑朝辉的作品“公交网络中最优路径算法的探索”,2009年荣获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